我國隨著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老年人比例逐漸上升,如何面對迅猛而來的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條件下,直接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加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建立起來。這將對我國養老福利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新途徑、新辦法,已勢在必行。人才一直是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隨著產業發展對養老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所以,養老人才的培養、選擇和儲備則至關重要。
從業人員現狀
一般認為:中國老人的養老應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居家養老內容單一,發展緩慢,遠遠達不到人們的需求。很多城市僅有家政服務,少數發達地區有養老護理員,但在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仍舊沒有辦法提供。養老機構應運而生,并逐漸被國家所重視。但是,在我國養老機構用人處境尷尬,一是養老護理人員嚴重短缺,具有專業護理技能的人員更是匱乏;二是從業人員流動性過大;三是從業人員嚴重老化,年輕人偏少,導致進入行業的門檻越來越低,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據悉,目前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形勢非常嚴峻,當前僅護理人員缺口就達到1300萬人。
由于照顧老年人容易出現跌倒、嗆咳等意外事故,風險高,工作內容單一,并且不容易了解老人的心里。養老機構成為被告已不鮮見,在北京的各個基層法院里,幾乎都有養老機構因老人被摔傷、摔死、噎死、嗆死而成為被告。業內人士認為,養老機構發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護工不具備專業醫學護理知識,很多護工無資質上崗。按照北京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標準》,養老機構中提供老年護理服務管理、老年護理服務的人員應由注冊護士和取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證書的養老護理員擔任。但是,養老護理工作細致而繁重,承擔的責任和風險較大,所以許多人不愿意從事這項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在養老院工作的養老護理員中,并不完全符合這一規定,尤其在新招聘的護理員中,能持證上崗的比例更低。護工并沒有經過嚴格正規的培訓,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有很多盲區,常常造成各種意外,嚴重者可能會給老人的生命帶來威脅。為避免發生意外事故后被告上法庭,個別養老院會減少服務項目,相應就降低了服務質量。比如,怕燙著就少洗澡,怕刺卡就不給魚吃,怕摔著就不讓下床。這種以期降低風險系數的“防衛性措施”,其實是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最終受害的還是老人本身。
護士是最佳人選
以往護士畢業,首選去醫院工作,從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發展的狀況來看,我國的護理事業發展處于遲緩階段,而且是處于低下階段。國外的護理事業遠遠超過了我國,并且在國外護理事業與醫療是處在同一位置,甚至以護理為主導地位,我國始終是把治療放在第一位,護理置于其后,就相當一個附帶品一般,所以在醫院,護士地位并不高,并且正規醫院制度死板,工作幾年才可以考護師,想要繼續職位晉升難上加難,一般四十歲以上的護士就會被分配到后勤工作,職業生涯幾乎到此結束,這是護理人員職業的弊端。
但在養老機構工作,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觀念的不同,待遇的差異,地位的不同,使很多護理人員選擇在養老院工作,同時各養老機構嚴重缺少像護士這樣專業的人才,求賢若渴,對機構內護士相當重視,給予極大的發展空間,并且有很多機會出去進修學習。在這些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接觸到各方面優秀的人才,像他們學習,不斷的豐富視野、提升自身各方面水平,改變像過去在醫院的那種單一的工作環境,工作也相對于在醫院輕松一些,且壓力也要小一些。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也可以從臨床逐步走向管理,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成功人士,我們可以向他們借鑒、學習,前途一片光明。
隨著經濟發展,老人不但需要生存,更需要有尊嚴的養老,需要在好的環境里養老。對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纏身的老人面臨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是極其脆弱的群體,發展護理服務,既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減輕其肉體上的痛苦,使其生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面對中國養老事業現狀,正規醫學院畢業的護士成為從事該行業的最佳人選成為可能,在養老院工作已成為護理人員就業的又一選擇。
目前我國提倡“醫養結合”,也就是可以采取內設醫務室、康復醫院、護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醫療機構的形式,為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醫療服務。護士進入這些養老機構內的醫療機構,順理成章,沒有任何障礙,也為她們提供了一個新平臺。
養老行業是一個愛心事業,相對于醫院,有更好的口碑,它能使護士們的內心得到升華,如果宣傳到位,也更容易被護士接受。
比如我們北京延生托養中心,收住植物人,進行托養。這個群體的護理需求相對更嚴格,因此,我們全部招聘的都是護士。其他特色養老院,如果招聘護士,也會提升專業水準,更有利于養老機構的發展。
跨界后仍需努力
最近,教育部、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總則中提到: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相關專業,不斷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強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建設,加快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全面提高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質量,適應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未來將基本建立以職業教育為主體,應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層次相互銜接,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較好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以適應和滿足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
文件中還提到:重點支持一批有條件的學校開展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改革試點。鼓勵和引導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材、教學方式、師資隊伍等重點環節進行改革,建成一批教育觀念先進、改革成效顯著、特色鮮明的專業點,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升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建設整體水平。
我所畢業的學?!伴L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在這方面早有嘗試,我們護理專業的學生,都進行了老年護理服務的學習和實踐。最關鍵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取得了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制的“養老護理員”四級證書。這樣,為我們的擇業拓展了途徑。
相對于社會下崗人員的養老從業者來說,護士顯然是養老護理方面的“專家”,但仍然需要繼續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工作中做到細心、耐心,盡量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我們的責任就是“替子女盡孝,平平安安為老人養老送終”,讓家人放心的把老人交到我們的手中,任何有志于老年護理事業者,只要堅持付出努力,將來就一定有希望能成為老年人所需要的真正護理專家。
以下幾點建議,可供走進養老事業的護士姐妹們參考
1、增強人文教育。護理專業學習過程中,尤其針對老年人特點的人文教育相對薄弱,因此,需要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打好養老護理基礎。
2、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包括心理、身體、文化、人際溝通能力等。在養老機構中,單純的護理技能,顯然不能讓老人滿意。
3、不斷提高學歷。這樣,能夠使自己站在護理專業的前沿,以適應社會對高質量護理的需求。
4、努力學習健康管理及營養學知識。養老機構的特點,決定了這兩方面必須提高專業水準,這對于高質量護理是十分重要的。
5、認真對待心里護理。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是走向人生的終結階段,也是實現作為人的生活價值的最后時期,這一時期隨著生活適應能力的下降,身體狀況的減退,容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因此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養老機構的護理工作是本世紀最有前途、最具挑戰、最有價值的工作之一,護理是神圣而極其崇高的事業。有幸從事老年護理事業者,應無愧于這個偉大的工作,應兢兢業業,竭誠為老人服務,將關懷及溫暖帶給有需要的老人。在未來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養老事業添磚加瓦。